近日,江蘇一名高中生為賺取兼職收入,冒用其母親的身份信息注冊成為外賣平臺騎手,并在送餐途中發生交通事故。這一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:事故責任應由誰承擔?本文將從法律、平臺管理和家庭教育三個角度展開分析。
從法律層面看,責任劃分涉及多方主體。根據中國《民法典》及相關司法解釋,侵權責任一般由行為人自行承擔。該高中生冒用他人身份,已構成欺詐行為,且其在送餐過程中發生事故,若因自身過錯導致,需承擔主要賠償責任。同時,其母親若明知或應知冒用行為而未制止,可能需承擔連帶責任。外賣平臺作為服務提供方,若未嚴格審核騎手身份信息,存在管理疏漏,也可能被追究相應責任。
平臺管理機制亟待完善。外賣平臺在騎手注冊環節應強化實名認證,例如通過人臉識別、身份證驗證等技術手段,防止冒用行為。此事件暴露了平臺審核漏洞,平臺需承擔起社會責任,加強監管,避免未成年人或身份不符者參與高風險兼職。
家庭教育和社會引導不容忽視。該高中生為兼職而冒險,反映出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和家庭監管缺失。家長應加強對子女的警示教育,學校和社會也需普及勞動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,引導青少年通過合法途徑參與社會實踐。
此次事故責任需根據具體過錯劃分,涉及騎手本人、家長及平臺多方。建議相關部門完善法規,明確平臺審核義務;家庭和學校協同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意識。只有多方合力,才能防范類似風險,保障社會安全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mxjssb.com/product/222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24 22:40:20